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互动,以下流程图正确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分析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解答 解: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A错误;
B、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途径是:神经冲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正确;
C、由分析中尿液形成的过程可知:尿素分子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错误;
D、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子房发育成了果实,子房壁发育成了果皮,胚珠发育成了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了胚,受精极核发育成了胚乳.D错误.
故选:B

点评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因为瞳孔可以扩大与缩小,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
D.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途径为: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B.人醉酒后出现的呼吸急促、走路不稳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人保持挑适当的间距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②①⑦④③⑤⑥.
(2)小李同学在观察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几个在的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这个物像可能是气泡.为了避免观察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应该注意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放平.如果这个圆形带黑边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则应将临时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物像可移至视野中央.
(3)步骤⑤⑥(填序号)表示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同学拟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
A.在甲容器中铺适量湿润土壤,在乙容器中铺适量干燥土壤
B.在甲乙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比较相似的蚯蚓10条
C.将甲容器放在明亮处,将乙容器放在阴暗处
D.实验结束要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血液流经④时,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血液经过⑤的滤过作用,在⑥内形成尿液
C.④⑤⑥内的液体中尿素浓度最高的是⑥
D.若⑦内的液体含有红细胞,肾脏病变部位是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垂体、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
C.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D.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作用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向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将甲叶片用铝箔遮盖一部分,该步骤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3)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叶片甲中用铝箔覆盖的部分遇碘不变蓝,未覆盖部分遇碘变蓝,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
(4)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乙叶片不变蓝色,丙叶片变成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装置中两个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进入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