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物像“F”,他将物像从1图调成了2图,则他将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视野明暗程度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右上方;视野变亮B.右上方;视野变暗C.左下方;视野变亮D.左下方;视野变暗

分析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分析解答.

解答 解: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1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右上边,且图2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2,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由于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本加厉,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频发,据报道2000~2010年,沙尘暴肆虐,波及大半个中国,发生频率和含沙量都是空前的.沙尘暴期间,灰尘弥漫,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森林、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
(1)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植被(或森林草原);受到了严重破坏.
(2)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A.
①在草原上过度放牧 ②采伐森林,开垦耕地 ③工业的发展 ④黄河出现断流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3)请你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有风便起风沙,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
(4)请你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若图中[1]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5]效应器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1→2→3→4→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复杂反射.
(5)某人头部受到撞击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同时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症状.医生判断他的小脑和脑干可能受到损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请回答:

(1)如果目镜标有“10×”,物镜标有“10×”,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除了选择大光圈外,还应选择图中[14反光镜](填数字和名称)的凹面.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物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物镜(填名称)上.
(4)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甲(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②③①(填下面数字序号)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②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5)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来看,它应该是A
A.洋葱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在花的结构中,雌蕊是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和受精,里面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胚珠内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时应将从口腔内侧壁挂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填液体名称).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A、B、C、D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B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其中A同学制作的临时玻片中出现了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碳元素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某同学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她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影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换用4倍物镜B.将标本往上移
C.换用40倍物镜D.将玻片标本向下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