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垫江某中学初中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选用黑色(选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实验结论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A),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3)为让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应增设对照组.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1)本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遮光,以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掉二氧化碳而影响实验效果.
(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打开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乙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
(3)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因此为让实验更具有科学性,此实验应增设对照组.
故答案为:
(1)黑色;光合;   
(2)浑浊;二氧化碳;
(3)对照组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并能够同过实验现象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蝗虫的每个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科学家在蝗虫的卵细胞中观察到有(  )
A.12条染色体B.24条染色体C.36条染色体D.48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B.反射C.反射弧D.神经冲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五月枇杷黄”,每年5月,我市各地的早熟枇杷陆续采摘上市,仔细观察如图中的枇杷结构,你认为枇杷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探究小组用叶片进行了两个实验,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中的脱色步骤.实验后,如果将变蓝的叶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中变蓝色的结构应该是叶绿体.
(2)如果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如何设置对照?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叶制造淀粉过程中能量的转变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如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是由图中的2保卫细胞围成的,阳光照射时,从气孔散失出来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查阅资料,空气质量周报中的三项常用指标是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空气质量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同种生物体体内细胞中(  )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丁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乙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下降D.甲、乙、丙的数量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归纳法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陈述你不认同的是(  )
A.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
B.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这是属于内分泌腺
C.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
D.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