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蓝色不消褪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蓝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C.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两种液体混合均匀.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A瓶溶液蓝色不褪去.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只选一种蔬菜存在偶然因素影响,请进行更正.多选几种蔬菜进行重复实验.

分析 此题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黄瓜能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利用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探究.由于是对比实验,作为对比实验时一定注意控制好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不变的量不一样时,就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解答 解:(1)控制变量以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维生素含量受到影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滴入液体体积的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也不会影响测定结果,使两种液体混合均匀;
(2)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 
(3)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实验现象蓝色褪去,说明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在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实验中,由于黄瓜能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因此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蓝色不消褪.
(4)该实验应多设几组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同时多选取几种样品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没有重复实验;选取的样本过于单一等.
故答案为:(1)C;
(2)使两种液体混合均匀;
(3)A瓶溶液蓝色不褪去;
(4)只选一种蔬菜存在偶然因素影响;多选几种蔬菜进行重复实验.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几种植物的图片,请认真看图并回答.

(1)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请你试着做一个“小生物学家”,将它们填入对应的位置中.裸子植物:银杏; 被子植物:君子兰、油菜;藻类植物:海带; 苔藓植物:葫芦藓; 蕨类植物:肾蕨;
(2)请将图中六种植物的所属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海带--葫芦藓--肾蕨--银杏--君子兰和油菜
(3)图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银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巴斯德消毒法”存储食物的原理是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
(1)蝗虫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可分为[Ⅰ]头部、[Ⅱ]胸部、[Ⅲ]腹部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蝗虫的运动器官都着生在胸部.包括[5、6、7]足三对;[4]翅两对.
(3)蝗虫的口器是咀嚼式 口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屈肘和和伸肘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上肢的两种状态体验一下,你认为在动作中肘关节起到支点 的作用.
(2)在A状态时,①处于收缩 状态,②处于舒张  状态.
(3)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较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①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先天性行为,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物质决定.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低.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学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据报道,从2012年3月3日至4月15日,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连续发现12头江豚死亡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江豚又接连死亡,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将引发一场生态灾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江豚与海洋中的鲸都同属于哺乳动物,下列动物与江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D
A.娃娃鱼             B.鸵鸟       C.扬子鳄             D.海豹
(2)专家介绍,江豚的食物主要以小鱼为主.在“浮游植物→水蚤→小鱼→江豚”这一条食物链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当人类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排放到洞庭湖水域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江豚.
(3)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的两种淡水鲸类之一,近年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旦绝种将严重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4)对江豚尸体进行解剖,发现多数具有外伤,有的腹中没有食物,由此可推测江豚死亡的原因可能有①②③④(填代号).
①疾病死亡     ②中毒死亡    ③饥饿死亡    ④螺旋桨等致伤而死
(5)请提出一条保护江豚的有效措施迁地保护,并人工饲养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肺泡里的氧气分子扩散进入肺泡外表面的毛细血管的过程中,氧气分子要穿过的细胞膜层数是(  )
A.1层B.2层C.3层D.4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管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管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管内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