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枣庄市疾控中心发布2013年1月疾病预报,去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今年甲型H3N2流感发病已经超过H1N1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成为流感“主流”.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疫苗是(  )
A.注入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免疫B.注入抗原、进行特异性免疫
C.注入抗体、进行非特异性免疫D.注入抗体、进行特异性免疫

分析 (1)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 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疫苗是注入抗原.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所以接种疫苗是进行特异性免疫.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疫苗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西瓜子属于(  )
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男性X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时,传给女孩的可能性是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①皮肤的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  ②呼吸道黏膜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③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  ④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A.①②B.②③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日常生活中,馒头或水果上长“毛毛”,“毛毛”指的是(  )
A.苔藓B.细菌C.霉菌D.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死亡,而且毒蛋白对人畜无害,从而研究出了“转基因抗虫棉”.你认为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微生物工程D.酶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15×C.目镜5×物镜40×D.目镜5×物镜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心脏及相近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与右心房相通,左心室与右心室相通
B.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静脉之间有动脉瓣
C.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
D.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大豆是我国普遍栽种的农作物之一,如图四幅图表示的大豆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发生乙图所示的过程,必须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图甲中表示的结构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甲→乙→丙→丁发生的变化,是细胞分化 的结果
(3)人们常将大豆制成豆浆、豆腐等食品,这些食品被食用后,其中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的小肠部位被消化吸收
(4)我们食用的大豆油来自于大豆胚中的子叶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