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对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体长(mm)耳长(mm)体毛
A地区69565浓密
B地区54086正常
C地区483103稀疏
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推测:
(1)A地区为黑龙江的漠河,B地区为江西的庐山,C地区为云南的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散热;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保温;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3)对这三个地区哺乳动物外部形态起作用的因素为温度,它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4)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兽的捕食,但难以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分析 (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解答 解:(1)从测量结果看,该种哺乳动物在A地区体长最大,耳廓最短,体毛浓密;耳廓短、体毛浓密散热能力就低,有利于保持体温;该动物适于生活在严寒地区;我国黑龙江的漠河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可以判定A地区是漠河.位于B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的长度、体毛的疏密都正常,该动物适于生长在温带地区;江西的庐山属于温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B地区是庐山.处于C地区的该种动物耳廓长、体毛稀疏,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散热,适于分布在热带地区;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地区;因此,可以判定C地区是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保温能力差,适于散热;而耳朵小,体毛浓密则有利于保温.
(3)同种动物分布在纬度不同的地区,外部形态就不同;因此,对于这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温度;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4)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也具有相对性.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的逃避猛兽的捕食,说明该动物能够适应环境.“但难以逃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种现象又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故答案为:(1)黑龙江的漠河;   江西的庐山;   云南的西双版纳
(2)散热;  保温;  形态结构  
(3)温度;   非生物因素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读懂数据以及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马铃薯属于植物体的(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
C.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化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戊;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乙、丁.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丙.
(3)生物甲与生物己的关系是捕食.
(4)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该图中丙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戊→己→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温度/℃酵母菌含量发酵前面团体/mL发酵3小时后体积/mL
A4适量100100
B10适量100105
C28适量100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控制发酵后体积观察,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远古时代的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是采集植物和捕猎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树栖生活方式为主转变到下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2)由图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这样,前肢 得到了解放,促进脑的发育,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简单发展到复杂.
(3)A到G中,大脑最发达的是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美国《科学》周刊刊登了该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名列榜首.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1999年9月,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加入了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在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2001年2月12日,六国科学家又联合宣布,他们又绘制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大约包含3万到4万个基因.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生命科学又向纵深迈进了一步,其重要性不亚于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科学家这次研究确定了人类基因约为3万~4万个,只有酵母菌的4倍,果蝇的2倍,比线虫也仅多1万个基因,数量少得惊人.研究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老鼠11号染色体上找到,85%~95%的人类基因构成都与老鼠的基因构成相似.但人类基因的机能却远比其他动物复杂,人类基因是以命令人体制造特定蛋白质而行使其功能的,每个基因都可制造出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简单生物便不能做到这一点.同时人类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活性也比其他生物强.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顺序,为什么不是测定23条染色体?
(2)“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