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___。
【答案】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C.兔吃草,兔被狐和鹰吃,兔数量变化引起其他生物数量变化,说明动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D.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继2003年爆发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之后,今年一种新型的流感又被发现并呈现逐渐流行的趋势,那就是甲型H7N9流感病毒,截至2013年4月17日,全国共报告7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6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30例,死亡11例)、江苏(20例,死亡2例)、浙江(21例,死亡2例)、安徽(3例,死亡1例)、河南(2例)共6个省市.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1)非典的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7N9流感病毒,被称为传染病的 __________________ ;
(2)上海流感形势最严峻,为控制疫情,上海关闭所有禽类交易市场,这是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后来又扑杀全部的禽类,这属于 _____________ ;
(3)科学家讨论用外源基因植入的方式来干扰病毒致病性的表达,达到减弱其致病性的目的,请问这种方式叫做 _______________ 。
(4)病毒和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蛔虫具有很多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表面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
B.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C.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D.运动器官发达,运动能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攻击行为
B.杜鹃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公鸡报晓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进行动作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螅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蛔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蛏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兔生活在陆地上,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提高摄取食物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吃饭时飞沫四溅不卫生B.食物易误入气管
C.不利于声带保护D.影响唾液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都是共生的B.病毒都能引起动植物患病
C.病毒有细胞结构,但没有细胞核D.某些病毒可以用来制作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