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非特异性免疫 控制传染源 | B. | 非特异性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 ||
C. | 特异性免疫 控制传染源 | D. | 特异性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5)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 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腮腺炎疫苗的是一种抗原;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及时给在校的小学生注射了腮腺炎疫苗,这种免疫类型和预防措施分别属于特异性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3分钟 | 加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分钟 | 加 | 变蓝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2分钟 | 加 | 部分变蓝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3分钟 | 加 | 不变蓝 |
E | 馒头碎屑+唾液 | 0℃ | 3分钟 | 加 | 变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为农田里的植物松土 | B. | 晒干粮食储存 | ||
C. | 用粗糙的泥胎花盆养花 | D. | 大雨后给农田及时排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壁 | B. | 细胞膜 | C. | 成形的细胞核 | D. | 细胞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