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向4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向4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金鱼的存活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金鱼存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⑤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条处理废电池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或废电池对水体无污染 相同 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 在第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解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该实验的问题是: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

(1)可以假设为: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或废电池对水体无污染。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放入的金鱼必须是相同的。

(3)甲废电池的浓度小,鱼活了15天,丁废电池的浓度最大,鱼只活了1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4)生物探究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故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如在第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5)废电池的危害: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鮮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是否与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关。

(一)实验材料和器具:

同种新鮮蔬菜若干,同型号黑色塑料袋、保温桶各两个,同型号温度计两支,棉线若干等。

(二)实验步骤:

(1)取两个黑色塑料袋,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袋放入一定量煮熟冷却后的蔬菜,乙袋放入a(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未做任何处理的同种新鮮蔬菜。

(3)往甲、乙两袋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并用线把袋口扎紧,记录温度计的初始读数。

(4)将甲、乙两袋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桶中,并置于同一环境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三)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预期实验结果:

I.甲袋温度无变化,乙袋温度升高,则说明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与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关。

II.若甲、乙两袋温度无差异,则说明新鲜蔬菜堆中热量的产生与蔬菜的呼吸作用b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骏设计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请你为该同学做出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甲、乙两袋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桶中,并置于同一环境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_____变量。

(4)设计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开屏--------自作多情,青蛙恋爱----------吵闹不休,属于___________行为。开屏的孔雀和鸣叫的青蛙都是______________性。(填“雌”或“雄”)

(3)央视《国家宝藏》现场吹响了87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骨笛是由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钻孔、精磨而成的。下列动物的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的是_______________

A.仙鹤B.鹫鹰C.大雁D.乌龟

(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材料二: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1)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__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决定的,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_________行为。

(2)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为了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判断

(1)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______

(2)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______

(3)大面积种植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广泛使用除草剂等措施,对保护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可能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

(4)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为保护完整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而建立的。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的性别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使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1)在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又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

实验步骤:

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_____

b.向A试管中加入2 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_______

c.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

(1)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试管中______,B试管变为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 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资料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资料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多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资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以及____开发利用。

(3)资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____的地区, 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未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1)实验共有几组对照实验? _______

(2)2号与1号对照,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

(3)如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设计探究方案为:

另取一瓶,编号为5号,在2号瓶设置的条件基础上,放到暗处。如果在无光的环境下,种子也能萌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若将能正常萌发的玉米粒煮熟后种在适宜环境中,种子不会萌发,该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根深叶茂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秋风扫落叶 D. 雨露滋润禾苗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