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式菊花的原产地,世界上菊属大部分种类都原产自中国.多年生野生菊是现代菊花的祖先,有人利用野生菊做了如下实验:将白色野生菊和黄色野生菊杂交,发现子一代野生菊全为白色.该性状由-对基因A,a控制.
(1)白色和黄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色为显性性状.让子一代之间杂交,子二代中白色野生菊基因组成是AA或Aa,在白色野生菊中纯种占的比例是$\frac{1}{3}$.
(2)某同学将子二代白色植株与黄色植株杂交,若后代中既有白色,又有黄色,则子二代白色植株基因组成是Aa.
(3)在山脉不同位置生长着多年生野生菊.在同一海拔处,株高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海拔,株高却显著不同,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影响野生菊株高变化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处理:第一年,将多株生长在1000米海拔野生菊A幼苗,与多株10米海拔野生菊B幼苗,一同在10米海拔处种植.
②第二年,秋天测量植株高度(或“株高”),求其平均值.
③B平均株高仍然是33厘米,A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
若A平均株高15厘米,则野生菊株高的变化只与基因有关;
若A平均株高33厘米,则野生菊株高只与海拔有关;
若A平均株高在15厘米与33厘米之间,则野生菊株高与基因和海拔都有关.

分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白色野生菊和黄色野生菊,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根据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个体性状表现为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的规律,白色野生菊和黄色野生菊杂交,发现子一代野生菊全为白色,因此没有出现的黄色野生菊属于隐性性状,白色野菊属于显性性状.该性状如果由-对基因A、a控制,则控制亲代白色野菊的基因一定是AA,控制亲代黄色野菊的基因一定是aa.亲代白色野生菊和黄色野生菊杂交,则子一代白色野菊的基因是Aa.
基因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让子一代Aa与Aa之间杂交,子二代中白色野生菊基因型和性状表现型如图所示:

根据因此图解可知:子二代中白色野生菊基因组成是AA或Aa,其中白色野生菊中纯种占的比例是:$\frac{1}{3}$.
(2)根据(1)的解答可知黄色野生菊属于隐性性状,白色野菊属于显性性状.某同学将子二代白色植株与黄色植株杂交,若后代中既有白色,又有黄色,则控制隐性性状的黄色一对基因一个是由白色野菊提供,另一个是由黄色野菊提供,因此子二代白色植株基因组成一定是Aa.
(3)题干中“将多株生长在1000米海拔野生菊A幼苗,与多株10米海拔野生菊B幼苗,一同在10米海拔处种植”,设计了对照实验.A实验组是将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野生菊A幼苗与多株10米海拔野生菊B幼苗,一同在10米海拔处种植;B对照组是生长于10米的野菊.
如图所示: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野生菊A大约高是15厘米,生长在10米海拔野生菊B大约高是33厘米.根据A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如果只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则移栽的野菊的株高与环境无关系,移栽的野菊和原海拔处野菊株高无差别;
②如果性状只与环境有关,则移栽的A野菊的株高10m处的野菊的株高应该一致.
③如果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移栽到低海拔处时,应比移栽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白色;AA或Aa;$\frac{1}{3}$;
(2)Aa  
(3)②植株高度(或“株高”),求其平均值;   
③33厘米;野生菊株高只与海拔有关;在15厘米与33厘米之间(或“15厘米<33厘米”);野生菊株高与基因和海拔都有关.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对酒驾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酒程度,吹气时,相当于图一中的甲(填“甲”或“乙”)状态,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2)酒驾者消化道内的酒精杯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二心脏中的右心房,当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葡萄糖的浓度出现了图四的变化,则这个变化发生在图二肾单位的肾小管结构中.
(3))“醉酒”者往往表现为走路摇摇晃晃,步态不稳,这可能是酒精麻痹了图三中的小脑所致,如果遭遇意外事故导致人心脏、呼吸立刻停止,则可能是损伤了图三中的脑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是否都有关系,他们按照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试管物质温度处理碘液
馒头碎屑+唾液37℃搅拌
馒头碎屑+清水37℃搅拌
馒头块+唾液37℃不搅拌
(1)这个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A: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说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
B: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有关.
(2)把三支试管一起放在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碘液,结果是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和③号试管试管变蓝,你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乙.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是(  )
A.胚芽B.胚根C.子叶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下列四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①②生物的发育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③有抱对行为,其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
D.④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鸟卵中的气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和图乙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丁是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物镜.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