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属于就地保护措施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野生动物园

C. 颁布动物保护法律 D. 建立旅游度假区

【答案】A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分裂后的两个细胞,每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 )

A. 和原来细胞一样B. 比原来细胞多一倍

C. 比原来细胞少一倍D. 差不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做了“蚯蚓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设计实时,要注意使蚯蚓的运动除____________外,其余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3)实验中某同学分别让蚯蚓在硬纸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观察到的现象是蚯蚓在________爬得快,在________则不能自如地运动。

(4)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蚯蚓的_______了,它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6)蚯蚓在糙纸上运动过的地方,留有潮湿的痕迹,这说明它的体壁可以分泌_____

(7)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保证蚯蚓能正常__________.

(8)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答: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体的山坡上。在秋季开花期(相同生长发育阶段),测量三个海拔处的野菊株高,发现同一 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何海拔越 高野菊的株高会越矮?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海拔)导致的这一结果?科研人员做了如 下实验。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 米和 1000 米的野菊带幼芽的地下茎同时移栽在海拔10m处。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在开花期分别测量移栽到10m 处的野菊的株高,以及生长在原海拔 高度的野菊的株高并记录数据。

请回答与此实验有关的问题:

(1)实验中移栽野菊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从海拔 500m 和 1000m 处移栽到海拔 10m 处的野菊是_________组: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栽的野菊应是多株,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测量野菊株高时,为使获得的数据有代表性,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处理 数据时,要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计算取________

(5)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 10m 处的野菊株高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10m 处的野菊株高与10m处 的野菊株高一样高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 10m 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 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

C. 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方案和过程如下,器材略。请回答: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①号和②号构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

(2)经过充分振荡后,①号、②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

(3)①号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本实验用37 ℃水浴,是因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B. 利用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甲烷菌

C. 青霉素由细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属抗生素类药物

D.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从露西的骨骼化石来看,髋骨较宽阔,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测定下列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发现与人的差异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黑猩猩

猕猴

差异数

0

1

9

13

15

23

(1)从上表可知,亲缘关系最近的,细胞色素的氨基酸组成就________

(2)上表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人和________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推断它们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表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

(5)通过上表的比较我们这是采用了________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