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栖动物和鸟类都有辅助呼吸的结构
B.哺乳动物的幼崽刚出生就会吃奶,这是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幼崽的成活
C.虾、蟹是节肢动物,体表覆盖坚韧的甲
D.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两者间的胶状物质构成

分析 (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气囊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利于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3)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4)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解答 解:A、两栖动物的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气囊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因此,两栖动物和鸟类都有辅助呼吸的结构,A正确;
B、哺乳动物的幼崽刚出生就会吃奶,这是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幼崽的成活,B正确;
C、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错误;
D、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和人类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管⑤比⑥的管壁厚,弹性大
D.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2次,才能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豚鼠有黑毛和白毛之分,控制黑毛的基因是B,控制白毛的基因是b,如图是有关豚鼠黑毛和白毛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
(1)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豚鼠的黑毛是显性性状,白毛是隐性性状.
(2)请判断亲代中,雄性豚鼠的颜色性状为黑毛,雌性豚鼠的颜色性状为黑毛.
(3)请写出子代豚鼠体毛分别为什么颜色:
①黑毛、②黑毛、③黑毛、④白毛.
(4)图中豚鼠的生殖细胞指的是精子和卵细胞,它们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5)如果把图中亲代雌性豚鼠体毛换成白色,子代豚鼠体毛的性状可能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所示,3支试管中各装入一小块长度与体积都相等的新鲜马铃薯,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1小时后取出观察实验现象.
(1)3支试管中的新鲜马铃薯块长度缩短的是甲.其长度缩短的原因是浓盐水的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2)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块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3)整个实验说明: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一个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B.鸟和青蛙之间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图可以用来表示食物网D.体内积累汞最少的是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太阳能,首先依赖于该生态系统中(  )
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

注:植物、培养液、隔板(密封性好,不透水)、光照等其余条件都完全相同.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共设置了组对照实验.若甲、乙两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实验组是乙 组
(2)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丙.
(3)光照一段时间后均需取三个装置中的叶片进行酒精脱色处理并滴加碘液液体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女和父母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D.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