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在一次人工模拟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时,李明同学做出了如下急救措施,其中错误的是(  )
A.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
B.将被救者颈下垫高,头后仰
C.捏住被救者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
D.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比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快一些

分析 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

解答 解: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人工呼吸是紧急情况下的救人方法,要掌握其具体措施: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③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所以人工呼吸频率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D错误.
故选:D.

点评 熟记人工呼吸的具体措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制造工具.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生物学家是达尔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智能手机的出现造就了低头族,导致人群近视率急剧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看得清远处的物体B.晶状体曲度变大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D.眼球玻璃体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像成在[7]视网膜上,最终形成了视觉.
(2)在我们眼睛的最前方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当光线由强变弱时,它会缩小.
(3)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了[11]鼓膜的振动,刺激了[9]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形成了听觉.
(4)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学“晕车”,这一现象与我们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结构有关.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受到馒头的温热,这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1519年,一支远洋船队3个月后,很多船员全身弥漫性出血,你认为下列哪组食物最有效防治这种疾病?(  )
A.鸡蛋和牛奶B.苹果和蔬菜C.紫菜和海带D.猪肝和胡萝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人双肾功能衰竭,则下列仍有可能发生的是(  )
A.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B.实现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D.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近几年,我国“丙肝”感染事件时有发生,该病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据调查,某地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输过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丙肝患者属于传染源
B.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艾滋病都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有效预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枭蝴蝶翅下有大斑点,其颜色和形状与猫头鹰的眼睛十分相似,能吓退捕食者.枭蝴蝶的这种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适应B.拟态C.保护色D.寄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