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分析 由图可知N1的数量始终多余N2,且N1的峰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总是早于N2的峰值和最低值,因此二者是捕食关系,N1是被捕食者,N2是捕食者.

解答 解:A、曲线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N2后增加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N1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A错误;
B、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N2的峰值低表示捕食者,N1的峰值高表示被捕食者,B正确;
C、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才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错误;
D、曲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才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马蜂在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抵御侵犯者.从群体角度看,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不属于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现象的是(  )
A.地衣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草食动物与肠道内的某些细菌D.青霉与橘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种植
C.多种只单纯的杉木林D.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而先富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识图填图

A发育成图2的[1]叶
B发育为图2的[2]茎
C发育为图2的[3]侧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病毒的代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B.在寄主体外,病毒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C.病毒进行无氧呼吸
D.病毒无法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养观赏小鸟而喂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
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探究,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实验组加喂塑料盒片,结果发现虫子确实吃塑料盒.
她又对实验组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1年多的时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消费者;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农作物→黄粉虫→观赏小鸟.
(3)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黄粉虫能吃塑料、塑料餐盒片的有无.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黄粉虫能取食、消化盒吸收塑料;黄粉虫体内可能存在着消化塑料的物质.
(5)该实验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启示?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塑料)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单位或个人未取得批准运送、邮寄、携带古生物化石出境构成犯罪.下列化石中,作为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证据的是(  )
A.鱼类化石B.恐龙化石C.始祖鸟化石D.马的化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进一步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分析回答问题:

(1)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和丙.
(2)谋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改装(如图)探究,实验结果如表:分析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35 15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植物离光源越远,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少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3)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左或右)移动,分析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瓶内气压降低,红墨水滴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