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l)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富含能量的营养成份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被消化.请在图一中参照两种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程度的示意曲线,绘出淀粉的消化曲线.
(3)请描述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途径(用下列各结构序号和箭头表示)⑤④②③①.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4)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需要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如图2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
(5)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6)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在小肠处经过吸收进入血液;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
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解答 解:(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淀粉的初步消化是从口腔处开始的,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据此画图:

(3)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⑤下腔静脉→④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②肺静脉→左心房→③左心室→①主动脉→脑部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
(4)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
(5)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7)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把线粒体内的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故答案为:(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3)⑤④②③①;
(4)收缩;小于;
(5)血红蛋白;
(6)线粒体;呼吸.

点评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是中考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理解掌握,可通过图的形式寻找规律,进一步理解巩固;这是一道综合题,只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应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这是为了(  )
A.供草履虫附着B.有利于草履虫呼吸
C.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植物扦插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茎段上方保留部分叶B.茎段上方切成水平的
C.茎段可以倒过来扦插D.茎段下方切成斜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周末,小刚同学随父母去某山杨梅园采摘杨梅出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说父母带他去摘杨梅,小刚马上感到口里酸溜溜的
B.看到杨梅园乌红乌红的杨梅,小刚兴奋地喊起来
C.采摘时,小刚手不小心被刺扎了一下,他马上缩回手
D.小刚把采摘好的杨梅轻轻地放入塑料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疾病与病因用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发生在哪个过程中(  )
A.体循环过程B.肺循环过程
C.血液流经心脏时D.血液流经左心房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下列关于该甜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糖量高是可遗传的变异B.细胞内的DNA数量没有改变
C.含糖量高是不可遗传D.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蘑菇经常出现在森林中,但它却不是植物,原因是蘑菇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