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小王要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做了下述实验。

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稀硫酸④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烧碱溶液⑦蒸馏水。

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小王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A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B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广口瓶中分别放入长势、大小均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和等体积的水,瓶口滴管内装有NaOH浓溶液,再将不同体积的纯净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三个瓶中,充入气体的成分分别是:甲瓶:2000毫升空气;乙瓶:1600毫升空气、400毫升CO2;丙瓶:l 400毫升空气、600毫升CO2,三套装置都如图所示。

C将三套装置放在同一地点,太阳光照等量时间后,挤压滴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进入三个瓶中水的体积。(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变化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_______(仪器名称用仪器下的大写字母表示,内装的药品写序号),将所选仪器按要求连接,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用仪器接口上的小写字母表示)。

(2)你认为小王的实验原理正确吗? 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对小王设计的实验略加改变,理论上还可根据_______变化,来判定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1)A:①⑤  B:⑦ D:④(或A:①⑤  B:④  D:⑦)a b c f g(或a f g b c) 

(2)正确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根据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推测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体积

(3)植物质量的变化或栽培植物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或体积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0世纪是不断上升的.据科学家的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年份(年) 1905 1958 1990 2000
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m3/10000m3 28 31 35 37材料二:如图1“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材料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为碳-氧平衡示意图.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的一幅柱形图,但还没画完,请你补充.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 ②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
多植树造林等
多植树造林等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B
B

A.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了证明蝗虫也要进行呼吸,按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①蝗虫的发育不经过下列哪个阶段?
C
C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②观察甲、乙两装置中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有人将表中的实验数据转换为柱状图(如上图),但还未完成,请将它补充完整.
  红色液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开始时 10分钟后
甲装置 9.0cm 4.6cm
乙装置 9.2cm 9.1cm㈠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为什么?
因为蝗虫进行了呼吸,吸收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装置内气体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移动
因为蝗虫进行了呼吸,吸收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装置内气体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移动

㈡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乙装置中的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乙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减少,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本来就很少,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乙装置中的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
乙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减少,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本来就很少,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乙装置中的红色液滴有细微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魔方格

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0世纪是不断上升的.据科学家的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年份(年) 1905 1958 1990 2000
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m3/10000m3 28 31 35 37
材料二:如图1“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材料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为碳-氧平衡示意图.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的一幅柱形图,但还没画完,请你补充.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 ②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______.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______.
A.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0世纪是不断上升的.据科学家的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年份(年)1905195819902000
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m3/10000m328313537
材料二:如图1“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材料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为碳-氧平衡示意图.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的一幅柱形图,但还没画完,请你补充.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 ②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______.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______.
A.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