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进一步发生变化: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先后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双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的极核的过程.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 解:传份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精子;卵细胞;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子房.

点评 明确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即能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①是供无核卵细胞母羊,②是供核母羊,③是代孕母羊,培育出的小羊多莉像(  )
A.B.C.①和②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同卵孪生子有许多非常相像的性状,主要是因为(  )
A.是同一父母的后代B.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是同时生的D.生活条件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蜇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掉,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先天性行为.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学习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口香糖因具有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零食,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情绪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的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样一次.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进行消毒.
②采样:每隔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2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
100%).
记录数据如表:
$\frac{取样时间}{分钟}$051015
细菌/%10090.6579.89124.66
放线菌/%10090.9480.26115.72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37℃左右.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个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C.
A.0~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个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有几种?(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院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1)取一支试管,加入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掉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此刻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2)然后将试管斜置10分钟后,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暗红色.
(3)上述现象说明:血红蛋白和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周围环境中氧的浓度有关.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4)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在最初几天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满足人体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