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人体泌尿系统中,输尿管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判断对错)

分析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 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答案为:√

点评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其丝绸,就是由经济型昆虫家蚕在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丝蛋白经人类加工编制而成.如图表示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家蚕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家蚕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飞动的蚕蛾是成虫,能分泌丝蛋白D.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C.排尿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作为初中生,同学们应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下列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发现有人溺水时,无论是否会游泳,都应下水救援
C.发现路人昏迷倒地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先开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生物,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戊.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戊→丁→丙.
(3)在食物网中,生物丁与甲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4)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降解的农药污染,则有害物质最终在生物丙体内积累最多.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食物网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还有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山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技术人员让多只白色公羊与白色母羊交配繁殖,进行毛色遗传实验,并将子代毛色数据绘制成柱形图,请分析作答:
(1)由图中的信息推知羊的黑毛是隐性性状,判断的理由是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此性状是隐性性状;在子代中出现黑毛,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将子代中的一只白色母羊与多只黑色公羊进行交配繁殖.如果子二代全部是白羊,则这只白色母羊的基因组成为AA(控制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
(3)假设黑色公羊的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那它产生的精子内有$\frac{1}{2}$n条染色体;公羊产生的精子会在母羊体内的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山羊的性别是由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的,它与白色母羊生出一只雄性小羊的概率为$\frac{1}{2}$(或50%).
(4)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遗传所合作,培育出5只含有人体某种基因的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血友病,该实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1996年7月5日诞生的克隆羊多莉,曾经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小羊多莉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6)山羊是植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多年以前,大兴安岭主要由落叶松、红松和白桦等乔木构成,还生长着许多草本植物.另外,森林中还生活着梅花鹿、驯鹿、狍子等动物,东北虎靠捕食它们充饥.请分析回答:
(1)生长在同一区域的落叶松、红松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它们不仅能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还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
(2)大兴安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3)如果大量捕杀该地区的植食性动物,此生态系统将会失去它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长势一致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密闭的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每组做3次重复,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二氧化碳(或CO2)的浓度.
(2)每组均设置3盆重复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性(或减少误差).
(3)在光照强度a~b范围内,甲、乙两组盆栽苗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吗.
(4)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对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