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是某人在平静呼吸时胸腔容积变化示意图.在bc段,有关肌肉的舒缩状态是(  )
A.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收缩B.两者都收缩
C.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D.两者都舒张

分析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解答 解:图中ab段肺容积增大,表示吸气.bc段肺容积减少,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下列动物的特征,将“黄鱼、蝴蝶、蚯蚓、青蛙、水牛、乌龟、白鸽”对号入座.
(1)A:蚯蚓  B:蝴蝶  C:黄鱼  D:青蛙
E:乌龟  F:白鸽  G:水牛
(2)人们将地球上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脊柱.
(3)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FG(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生物生存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身体结构,体表有不同的覆盖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呼吸方式也不相同.请仔细观察下列动物,分析它们的身体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和青蛙的身体结构不同,它们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却相同的,都可以游泳,但游泳的动力并不相同,其中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2)爬行动物蜥蜴和和节肢动物昆虫(蝗虫)体表的覆盖物不同,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蝗虫体表有外骨骼,但是它们有共同的作用是防止水分的蒸发;
(3)青蛙和鸟都有辅助呼吸的结构分别是皮肤和气囊,而鸟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
(4)鸟和蚯蚓的身体结构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鸟可以自由的飞行,鸟的主要的运动器官是翼;而蚯蚓则需要通过肌肉和刚毛来完成蠕动的运动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用5分钟时间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光.为了得出较准确的结论,不能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1只鼠妇,原因是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8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平均
明亮4只0只2只4只3只3只5只4只3只
阴暗6只10只8只6只7只7只5只6只7只
(5)分析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6)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勤劳的蜜蜂是大家常见的昆虫,岩温叫 同学在观察了蜜蜂后作出了如下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B.有三对足
C.体表湿润,完成呼吸D.有两对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600,最小的放大倍数50.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
显微镜的使用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注视目镜,(右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视野.
(3)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分析原因.
编号浆糊清水唾液振荡37℃温水碘液现象
1号2mL2mL0摇匀10min2滴
2号2mL02mL摇匀10min2滴
(1)实验现象:1号试管变蓝色;2号试管不变蓝色.
(2)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1号试管未加唾液,淀粉未被淀粉酶分解,所以,显蓝色.
(3)2号试管加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加碘液后不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