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等级分别是

A.种、界 B.门、界 C.界、种 D.种、科

 

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门别类,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遵循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高级分类的特征越少,分类越低分类的特征越多。根据题意,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分类的概念和生物的分类次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阜宁实验初中初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植物类群是( )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连云港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初二下期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

(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人表格中。

近处

 

短途

 

长途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

③搭乘公交或地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连云港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初二下期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有耳垂和无耳垂 B.单眼皮和双眼皮

C.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D.黑眼睛和黑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初二下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在

A.原始海洋中 B.原始大气中 C.火山口 D.原始陆地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初二下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初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

(1)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它为猎豹和羚羊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

(2)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 ;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

(3)同样,跑得快的羚羊不会被猎豹追上,而跑得慢的羚羊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因此猎豹和羚羊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 作用。

(4)现存的猎 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 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园区一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米勒        D.袁隆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