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H7N9禽流感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确诊的患者大多与禽类接触过,疫区对患病禽类采取了焚烧等防控措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患病的禽类是引起该病的传染源
B.侵入人体的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C.若H7N9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注射后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D.发现H7N9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解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患者和H7N9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是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B、H7N9禽流感病毒被称为病原体,属于抗原,不符合题意;
C、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中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一特定的传染病,因此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H7N9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此可看出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符合题意。
故选:D。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圈有四大植物类群:其中,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的是____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的是____植物;____植物的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根据它们种子的外面有无______的包被,种子植物被分为被子植物和______植物两大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A组 | B组 | |
注射溶液类别 |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剂量 | 10mg/kg | 10mg/kg | |
血红 蛋白 含量 | 第一次(g/L) | 53 | 50 |
第二次(g/L) | 47 | 40 | |
第三次(g/L) | 35 | 29 |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_____含量有何影响?
(2)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
(3)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
A. 使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越好
B. 使人类享有充分的自然资源
C. 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D. 人类只能利用可再生资源,不能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患疟疾的病人属于该疾病的传染源
B.传染疟疾的蚊子属于疟疾的传播途径
C.青蒿素是抵抗疟原虫的一种抗体
D.疟原虫与疟疾患者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有关生命的健康与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并及时拨打120
B.发现有人因溺水而突然停止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应每分钟吹气 16—18 次
C.大静脉出血时,可用指压法压迫伤口的近心端
D.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我诊断后购买和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_____的。
(2)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如_____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的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这就是_____;颈短的吃不到食物,则难以生存下来,这是_____。
(3)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通过激烈_____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