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B.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选择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分析 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解答 解:(1)害虫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害虫杀死,剩余的是大都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可见B符合题意.
(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
②生物的亲代与 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③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最终害虫适应药物环境.
故答案为:
(1)B;(2)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3)选择;适应性.

点评 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今年暑假的一天晚上,特别闷热,李铭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听到窗外蟋蟀“唧唧”的大声叫着,似乎比平日叫的声音更大;次数更多,他在想,是不是天热的原因造成的.第二天,他找来小伙伴一起讨论.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温度越高蟋蟀的叫声次数越多吗?
(2)为此作出的假设是温度越高蟋蟀的叫声次数越多.
(3)如表是他们实验统计的数据:
每分钟鸣叫次数
蟋蟀15℃20℃25℃
191135180
280124169
389130176
478125158
577121157
平均83127168
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温度,根据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蟋蟀的叫声次数越多.
(4)蟋蟀穴居,夜出活动鸣叫,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经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而狒狒们营群体生活,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  )
A.微调④-使物像更加清晰
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右上方的图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
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但是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生物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形成条件反射D.都能繁殖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  )
A.①②B.③⑥C.⑤⑥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其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的是(  )
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正常女性体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23对+XX、23条+XB.23对+XY、23条+YC.22对+XX、22条+XD.22对+XY、22条+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人体的不同器官或部位的结构模式图,请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图甲结构F中流出的血液一定会首先进入的是肺,此时,血流发生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饭后一小时,图丙中Ⅱ和Ⅰ相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是增多.
(3)血液流经图丁的⑥比①中尿素明显减少,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尿素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药,有部分药物经尿液排出,那么这部分药物经过如图四种器官的顺序是(填写代号)丙甲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遇到紧急情况需少量输血时,ABO血型系统中,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血型的人提供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