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图中的甲、乙、丙是人体的三种血管,“→”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动脉血管,丙表示毛细血管
B.若乙与左心室相连,则其中流动脉血
C.血液流动方向为甲→丙→乙
D.血液流经丙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分析 (1)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
(2)图中,血管乙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血管甲是动脉血管;血管甲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血管乙是静脉血管;血管丙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因此血管丙为毛细血管.

解答 解:A、甲是静脉血管,丙是毛细血管;A错误.
B、若乙与左心室相连,则其中流动脉血;B正确.
C、血流方向为乙→丙→甲;C错误.
D、血管丙为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节活动起来非常灵活,是因为关节结构里有(  )
A.关节软骨和韧带B.关节腔和关节窝C.关节软骨和滑液D.关节头和关节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是消化系统,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叫排遗.
(2)A系统能为全身各处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其动力器官是心脏.
(3)在抽血或输液时,护士要将针头刺入部位的近心端 (填“近心端”或“远心端”)用橡皮管捆扎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
(4)C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系统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5)构成D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有过滤作用B.输尿管有输导作用
C.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D.膀胱有贮尿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风吹草低见牛羊”.下列有关草和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都是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草叶的表皮和羊的皮肤都属于保护组织
C.草和羊都能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D.在结构层次上羊比草多了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图示青霉素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孢子,呈青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
B.青霉主要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淀粉的器官有口腔、小肠,牛奶中的蛋白质在经消化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氨基酸.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其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由图可知,气体a主要是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输的.
(3)若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要到达患病部位前首先在心脏的右心房腔中发现这种药物.
(4)在肾脏内,形成尿液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尿液的形成需要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两个生理过程;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临床上称为血尿.从肾脏病变角度分析,最可能的是肾小球发生了病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肺内气压减小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肺内气压增大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目前科学家宣布,一种被称为“灯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请问“灯塔水母”属于哪类动物(  )
A.腔肠动物B.甲壳动物C.软体动物D.鱼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