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唾液
B.1号试管和3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C.2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D.2号试管不变蓝证明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
【答案】D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A.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1号和3号不能形成对照,因为有唾液和搅拌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故A错误。
B.1号试管内清水未将淀粉消化,滴加碘溶液变成蓝色,3号试管由于未搅拌,馒头块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淀粉未充分消化,滴加碘溶液变蓝色,2号试管内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故B错误。
C.2号和3号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搅拌和馒头块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故C错误。
D.1号和2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内清水未将淀粉消化,滴加碘溶液变成蓝色,2号试管内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故D正确。
故选D。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编号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
第1组 | 5× | 10× |
第2组 | 5× | 40× |
第3组 | 10× | 40× |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在表中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第_____组。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_____。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_____(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④]_____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5) 实验结束后,转动_____,上升镜筒,取下玻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体,③是树突
B.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的收缩
C.④是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
D.⑤是一条神经,可以传导神经冲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