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
B.图中②、③、④合称为肾单位
C.形成尿的过程中,滤过作用发生在③,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④
D.②中的液体原尿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解答 解:A、由于血液不停的循环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
B、图中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合称为肾单位;
C、形成尿的过程中,滤过作用发生在③(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④(肾小管);
D、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物质都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而不是“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所以,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可填序号)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①③②④→⑤(填序号)
①装镜头②放置玻片③对光④观察⑤整理和存放
(2)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左边有个小生物,若想把它移到中间,载玻片应往左方向移动.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短镜头.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短镜头.(③是长镜头④是短镜头)
(4)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裝片时出现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过程出现了问题.在涂抹过程中如果没有涂抹均匀会细胞重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某同学有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B.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C.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维持碳-氧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C.家鸽体表的羽毛是其适于飞行最主要的器官
D.兔的牙齿分化,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请分析:
(1)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生物学上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黑色和棕色是显性性状的是黑色.
(2)如果用A和a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棕牛的基因组成是aa.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只黑色小牛的可能性是75%.
(4)如果用一头雄牛与多头雌牛(基因组成为Aa)交配,共生出20头小牛,全部为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细菌,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乙组.
(3)方案二中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丙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方案一,原因是该方案符合唯一变量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13年秋冬以来,“雾霾”天气成了我国挥之不去的阴影,岳阳市也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可直接吸入肺内.关于PM2.5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B.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净化作用,所以PM2.5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PM2.5造成的“雾霾”天气是人类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环境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