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某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下列方法中,能帮他洗掉的是(  )
A.用洗衣粉清洗
B.用肥皂清洗
C.用沸水煮
D.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几分钟后再清洗

分析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解答 解: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因此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注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属于生物的物体是(  )
A.会跳舞的机器人B.美丽的珊瑚
C.能由小长大的钟乳石D.养鱼缸壁上的绿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3.只要我们的食品足够高档,就可以避免“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水仙花是点缀春节最重要的冬令时花.小明在养水仙花时发现水仙花的伤口处会流出大量的黏液.听说这种黏液有一定的毒性,于是他突发奇想:能否利用这种黏液来毒杀某种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呢?他和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蟑螂(只)食物
5普通诱饵
5普通诱饵加入适量水仙花鳞茎汁
5普通诱饵加入适量水仙花绿叶汁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三组实验用的蟑螂的个体大小、生长情况等应相同.
(2)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的变量是水仙花鳞茎汁.
(3)设置乙组与丙组的目的是比较水仙花哪个部位的毒性更大.
(4)实验结果预测:几天后,①若乙组的蟑螂全部死亡,甲组的蟑螂全部存活,则说明水仙花鳞茎汁有毒性.②若乙组的蟑螂全部死亡,丙组的蟑螂死亡了2只,则说明鳞茎部位汁液的毒性大于绿叶部位汁液的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油菜植株和部分器官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油菜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①内含多粒种子,说明它的每个子房内有多枚胚珠.
(3)图中③结构是气孔,当干旱时大部分气孔关闭(选填“张开”或“关闭”),此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会
下降(选填“上升”或“下降”).
(4)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动物生殖的图片,哪一幅图片的含义与其他三幅不同(  )
A.
青蛙鸣叫
B.
青蛙抱对
C.
丹顶鹤跳舞
D.
孔雀开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4年秋,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埃博拉病死亡率最高可达90%.该病可侵入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在干燥条件下抵抗力就弱了;对热非常敏感,60摄氏度加热一小时或煮沸5分钟可让它灭亡.很多日常使用的消毒剂,如含氯的消毒剂、脂溶剂、酚类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还有紫外线等,都能灭活.根据资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病属于传染病,该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2)日常使用消毒剂、紫外线等进行消毒.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果蝠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体型较大,第1、2指均有爪,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在动物类群中属于哺乳动物.
(4)研制抵抗该病的疫苗,就可以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达到预防的目的,从免疫类型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B.用消毒的牙签在牙齿上刮几下
C.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
(3)图中蛇和鹰之间有着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