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5℃水浴锅中,15至20分钟后,各滴3滴碘液.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管变蓝,因为胰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①管不变蓝,因为胰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②管不变蓝,因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③管变蓝,因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专题:
分析: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解答:解:A、由于胰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能够将淀粉消化.所以①管不变蓝.A叙述错误;
B、①管不变蓝,是由于胰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能够将淀粉消化.A叙述正确;
C、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但②管中唾液煮沸,酶失去了活性,不能消化淀粉,所以②管变蓝.C叙述错误;
D、因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③管不变蓝.D叙述错误.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被消化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农业育种工作者经常用放射性元素照射处理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育出符合人类需求的作物新品种.这样做的依据是经放射性元素处理能改变种子的(  )
A、生理功能B、生命活力
C、遗传物质D、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①和②是试管编号).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下列的更改不正确的是(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淀粉液+2ml唾液 充分搅拌:100℃水浴加热1分钟 加2滴碘液
淀粉液+1ml清水 充分搅拌:100℃水浴加热1分钟 加2滴碘液
A、②号1ml清水改为:2ml清水
B、①②号100℃改为:37℃
C、②号充分搅拌改为:不搅拌
D、①②号的1分钟改为:10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现象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变蓝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淀粉糊2ml+唾液2ml 99℃ 碘液 变蓝
A、①号试管是③号试管的对照实验
B、①和③的现象分别是变蓝、不变蓝
C、③号试管没有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从②③④号试管的实验可以得知,温度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验证“唾液是否能消化淀粉”,于是做了相关的探究实验.如表是他们研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一组实验记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加入物质水温时间试剂加碘后现象
编号1稀释淀粉湖+清水37℃10分钟碘液
编号2稀释淀粉湖+唾液37℃10分钟碘液
A、编号1是实验组
B、编号2是对照组
C、编号1试管加碘后变蓝色
D、编号2试管加碘后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马 B.狗 C.羊 D.老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初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 、 的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片区初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维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鸟群A的鸣声而更接近于鸟群B;但如果把白冠雀鸟群幼雏b移到黄赌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l)a的鸣声基调与鸟群A的相同,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填“先天性或学习”)

(2)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着黄莺鸣声的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