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如图一是模拟膈肌的示意图、图二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③模拟的人体结构是肺,⑤模拟的人体结构是膈肌.
(2)分析图一中B图,此时的呼吸状态时吸气;在这一过程中,膈肌收缩,其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
(3)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4)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分析 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舒缩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图一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玻璃管代表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⑤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解答 解:(1)图一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玻璃管代表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⑤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图中B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3)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中的氧的浓度高于毛细血管血液的中氧的浓度,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时,氧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故答案为:(1)肺;膈肌;
(2)吸气;收缩;减小;
(3)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
(4)二氧化碳.

点评 关于呼吸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察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蛇→鹰”是一条食物链
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视野最暗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过程①和②中,需要消化酶的是过程②.过程③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对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之前,首先要清楚其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这是为了保证图中过程B1(填“B1”或“B2”)的通畅.
(3)结构[5]中流动的是动脉血,结构[2]内的液体为原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为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
(1)肾单位由[③]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⑤]肾小管构成.
(2)血管[①]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3)某人做尿检发现其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其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4)一般情况下,肾小管能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成分重吸收回血液.
(5)人体的排泄器官除肾外,还有肺和皮肤.
(6)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甲羊的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到乙羊去掉核的卵细胞中,用这个细胞培养出来的小羊长得(  )
A.难以预测B.像甲
C.像乙D.甲乙特征各占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都是Aa,那么他们所生的一个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AB.Aa或aa
C.AA、Aa、aa 中的一种D.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仅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B.现代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猩猩,并且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C.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D.动脉血是指含氧和养料多的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