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5204  105212  105218  105222  105228  105230  105234  105240  105242  105248  105254  105258  105260  105264  105270  105272  105278  105282  105284  105288  105290  105294  105296  105298  105299  105300  105302  105303  105304  105306  105308  105312  105314  105318  105320  105324  105330  105332  105338  105342  105344  105348  105354  105360  105362  105368  105372  105374  105380  105384  105390  105398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自然界中,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原因可解释为(  )
A.个体大,不易找到栖息场所B.繁殖能力比小型动物低
C.个体大,食量大,食物不充足D.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发酵知识后,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柱形图所示: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灭菌.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8小时为宜.
发酵时间牛奶状况
2小时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蝗虫的发育过程是(  )
A.卵--幼虫--蛹--成虫B.蛹--卵--幼虫--成虫
C.幼虫--卵--蛹--成虫D.卵--幼虫--成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报名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项目.下面是相关记实材料和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Ⅰ、Ⅱ表示血管类型,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
早晨,小明吃了丰盛的早餐;面包、煎鸡蛋、生菜、牛奶.到了学校,开幕式后比赛开始,小明听到枪响,立刻冲了出去.比赛中,小明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最后100米冲刺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在终点为他加油呐喊,他咬紧牙关第一个冲到了终点.由于冲刺过猛,他摔倒在地,擦伤了膝盖.班主任老师赶忙扶起他,这对小明才感到疼痛难忍.

(1)小明吃的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全部被消化分解成a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请在乙图中画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
正常情况下小明的血液中a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由胰岛分泌的,与汗腺相比,此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没有导管.
(2)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小明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进行甲图中④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丙图的途径是3→6→7→1(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肺泡中的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要依次穿过哪几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在此处,氧气跟血红蛋白结合.
(3)图甲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Ⅰ、血管Ⅱ中流动的血液类型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与平时对比,在此长跑过程中,小明身体散发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⑤(填甲图中数字).
(4)小明“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5→4→3→6→7(用图丁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班主任老师站在终点盯着小明从100米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水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它属于(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某种蔬菜苗时,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学们常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其原因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ABC
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
温度20℃20℃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B和C(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二氧化碳浓度高.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
根据装置A,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3)将天竺葵植株从黑色塑料袋中取出,并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一片叶,用酒精进行脱色,并滴加碘液,叶片颜色变蓝,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根据装置B,回答以下问题:
(4)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5)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才能与甲形成对照实验并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植物所需水分主要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的成熟区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有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当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高于(高于或低于)根毛的细胞液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燃烧的蜡烛放进有萌发种子的保湿瓶,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保湿瓶的温度升高是呼吸时产生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