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6954  106962  106968  106972  106978  106980  106984  106990  106992  106998  107004  107008  107010  107014  107020  107022  107028  107032  107034  107038  107040  107044  107046  107048  107049  107050  107052  107053  107054  107056  107058  107062  107064  107068  107070  107074  107080  107082  107088  107092  107094  107098  107104  107110  107112  107118  107122  107124  107130  107134  107140  107148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在口腔和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它消化的过程对应图二中的曲线是X.
(2)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①]肝脏,胆汁能够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这属于物理性消化.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对应的器官是[③]胃,在该器官开始消化的物质是蛋白质.
(4)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D(填字母),在这里有多种消化液汇聚,如胰腺分泌的肠液、胆汁和胰液等,能将多种食物进行彻底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柱形图所示:
发酵时间牛奶状况
2小时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灭菌.
(3)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
(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8小时为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东明五里河湿地以河为中心,在河两岸种植芦苇、蒲草,形成滨水绿带,占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水面积1000亩,绿化面积(人工改造部分)500亩,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动物安家落户.现已成为我们东明及其周边人观光、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东明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对该湿地公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用生态结构示意图和曲线图做了记录(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一中的A,B代表的是生物类群,C代表的是某些物质,则C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如果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植物→昆虫→青蛙→鸭(不能使用字母).
(3)当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河水时,该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5)某同学发现有人在河边大肆捕杀青蛙,十分焦急,就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并协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最后使该现象得以遏制,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青蛙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在图二中画出同时期昆虫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
(2)从能量流动的方向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经各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0%.
(4)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图乙为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后某害虫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的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2)图中C表示裸子植物.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4)图乙中在使用农药的前5年,害虫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农药杀死了大量抗药性弱(或无抗药性)的个体.
(5)10年后害虫数量又大量增加说明害虫中有少量个体具有抗药性,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有抗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B.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C.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D.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超级鼠-转基因技术B.高产水稻-杂交育种
C.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嫁接技术D.“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的多样性B.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①③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①②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碘液观察,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认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变蓝色的是②和③试管,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了,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系.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没有必要(填“有”或“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我们每一个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的呢?下面是人的整个生殖过程,请结合胚胎发育过程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1)卵巢产生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3)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经过几周的发育,到第8周左右,开始呈现人的形态.
(4)胎儿通过胎盘(胎盘或脐带)与母体发生物质和气体交换,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5)大约38周的妊娠后,胎儿发育成熟,经过分娩,婴儿诞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