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8058  108066  108072  108076  108082  108084  108088  108094  108096  108102  108108  108112  108114  108118  108124  108126  108132  108136  108138  108142  108144  108148  108150  108152  108153  108154  108156  108157  108158  108160  108162  108166  108168  108172  108174  108178  108184  108186  108192  108196  108198  108202  108208  108214  108216  108222  108226  108228  108234  108238  108244  108252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呼吸肌收缩力增加,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
B.树林里是一个空气比较好的休闲场所
C.小刚用嘴往气球里吹气,吹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
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不利于气体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关于人体的营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B.吃饭时,充分咀嚼的主要好处是将食物彻底消化
C.接受胃切除的病人,他的消化能力在对蛋白质的消化受到的影响不大
D.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大肠能吸收维生素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虫蝶花)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进行处理,将甲、乙、丙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  )
A.甲能接果实,乙不接果实,丙不接果实
B.甲能接果实,乙不接果实,丙能接果实
C.甲不接果实,乙不接果实,丙能接果实
D.甲、乙、丙都不接果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花生和银杏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真正的花B.都能产生种子C.都能形成果实D.都是雌雄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人在偶然受到高温刺激时发生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反射弧结构分析回答:
(1)图中接受高温物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感受器,接受神经冲动并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是[E]效应器.
(2)手接受高温刺激后会不由自主地立即缩回,是因为缩手反射可由脊髓直接控制完成,但人在缩手之后还会产生痛觉,这是因为脊髓中有通向大脑的神经元,将冲动传到大脑.
(3)当人接到命令用手握发烫的馒头并持续一段时间时,人也可以坚持用手拿起发烫的馒头,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传到途径是A→B→C→H→F→G→D→E(用图中代码和箭头表示).
(4)从上述缩手反射分析,如果某人在遇到高温刺激后,不能发生缩手反射,可能的原因是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损伤都有可能.
(5)人的手在碰到发烫的馒头时会缩手,在碰到发烫的水杯时也会缩手,在手指受到针刺等都会缩手.上述事实说明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今年4月,邵阳市某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同一种传染病,该病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1)该病的病因是B
A.缺少某种营养物质 B.某种病原体入侵
C.某激素分泌异常 D.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物分析,找到了致病元凶.它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这种物质属于病毒(填“细菌”或“真菌”或“病毒”).
(3)发生这种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B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感人群
(4)小敏接种过乙肝疫苗,她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她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风景如画的崀山风景区,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及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此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请你任写出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鹰.
(2)如果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鸟类,会造成鼠、昆虫大量繁殖,毁坏植被,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如果水质被污染,象DDT这样的化学药剂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度不断增加,最后在鹰体内富集的浓度最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富集.我市正在开展崀山“申世遗”工作,你作为邵阳人,为了保扩好崀山风景区的环境,请写一条减少环境污染的宣传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如果你是该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有关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做实验时要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底部,不伤害小鱼.
(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某同学仔细观察后绘出了右图,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判断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
(4)观察结束后,应将小鱼怎样处理?放生,放回大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据图回答:

(1)图D所蕴含的生理过程,与“望梅止渴”、“吃梅止渴”中的哪个词语所蕴含的生理过程相同?望梅止渴.
(2)图D表示反射活动是在图A (填序号)表示的反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
(3)如果长期重复图D实验,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因此,为了巩固图D表示的反射活动,应经常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已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4)人类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比狗复杂得多,但基本过程却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人类还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等信息发生反应,从而建立起特有的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文叙述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请认真阅读,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的欧洲,疟疾在低洼和气温较高的地区十分猖獗,每年都有许多人为此丧生.科学家们苦苦思索,为什么这些地区容易爆发疟疾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当地的污水使人患疟疾.人们清除了清水,疟疾患者果然减少了.科学家进一步追问,污水为什么导致疟痰流行呢?有位科学家推测,患疟疾可能是人喝了污水的缘故.于是,他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却证实,喝了这种污水的人并没有患疟疾!后来,科学家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污水清除了,蚊子随着也减少了.看来,疟疾的传播可能与蚊子有关.那么,疟疾是不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呢?1878年,科学家在疟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不久,另一位科学家在蚊子的胃中也发现了疟原虫.这些科学实验支持“疟疾的传播者是蚊子”这一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一些科学家自愿让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咬自己,他们果真患了上疟疾,这就直接证明了疟疾的传播者是蚊子.于是,上述假设就成为了科学结论.
(1)上文中,科学家作出了3个假设,请你从原文中任意找出2个假设污水使人患疟疾、人喝污水可能患,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在上文中,科学家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
(3)蚊子是疟疾的传播者,人们在对蚊子继续探究时发现蚊子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生活在水中,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