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东营市北临渤海,海岸线全长412.67公里。渤海以其博大辽阔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浮游动物100多种,底栖动物140多种,游泳动物120余种,代表种类有水母、黄海葵、三疣梭子蟹、泥螺、毛蚶、沙蚕、文蛤、褶牡蛎、中国对虾、脊尾白虾、黄鲫鱼、鲈鱼、海豚等。请分析回答:
(1)动物学家通常将以上动物分成为两大类,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蛤身体柔软,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官为______________。
(3)中华对虾、三疣梭子蟹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4)鲈鱼为温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用________呼吸,常结成小群活动。
(5)海豚是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已被有关国家训练为海豚兵,能够识别、侦查、摧毁敌方战舰,这属于_________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 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 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 食物不能进入食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粘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二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签醮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l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止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3)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其目的在于____.
(4)实验中不是立刻观察甲手上的酵母菌,而是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华名族自古便有酒文化,很多中国家庭至今仍保留着自家酿酒的习惯。他们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摄氏度,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曲霉、酵母菌等),并与米饭混合均匀后放在一个容器较大的玻璃器皿中,在中间挖一个洞,密封置于恒温(约25℃)处保存,大约12~15天便可蒸馏出酒。请你简单分析酿酒过程,并回答:
(1)将酒药混合于米饭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2)煮熟的米饭必需由高温冷却到30℃才可以加入酒药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氧条件下,_____________可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___________气体。
(4)如果在酿酒的过程中,出酒率过低,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特征中,属于真菌共有的是 ( )
①原核生物 ②真核生物 ③分裂生殖 ④孢子生殖 ⑤自养 ⑥异养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探究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小白鼠能够在穿过迷宫后,到达存放食物的终点,这一动作的完成,随着完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熟练,走完迷宫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一活动的完成是小白鼠以来嗅觉反射完成的先天性行为,还是通过多次练习形成的学习行为。
(1)在以上的探究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一样吗?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小白鼠的尝试次数要比蚯蚓少的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它们更好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