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下列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中,不正确的( )
A. 埃博拉病毒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B. 埃博拉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C. 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埃博拉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_____组成,尿的产生是连续不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有暂时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阳光下 | 阳光下 | 黑暗中 | 阳光下 |
温度(°C) | 23 | 23 | 23 | 5 |
纸巾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潮湿 |
发芽率 | 98% | 0 | 98% | 0 |
(1)如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_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_________两组构成对照实验。
(3)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
(5)豌豆种子萌发成幼苗后,甲装置比丙装置中幼苗生长旺盛,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问世。 “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 都属于有性生殖 B.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C. 都属于无性生殖 D. 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属于胎生、哺乳优势的是
A.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B. 大大提高了受精率
C.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从母体获得营养 D. 增强了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下列由激素过多或过少引发疾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成年后会患侏儒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补偿性增生,会患大脖子病
C.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会患糖尿病
D.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类非处方药品,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适用于缺乏胰液的消化不良症。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胰酶肠溶片和鸡蛋作为实验材料,模拟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有关酶对蛋白质的催化分解作用,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煮熟鸡蛋,将蛋白切成大小相等的蛋白块,将胰酶肠溶片配制成溶液;
②取5支试管,依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3mL胰酶肠溶片溶液;
③分别放置在5℃、25℃、37℃、70℃、100℃的温度环境中,静置10分钟;
④向5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块;
⑤继续在上述温度环境中,静置50分钟;
⑥观察试管内变化,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温度(℃) | 5 | 25 | 37 | 70 | 100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蛋白块体积变小 | 大部分蛋白块消失 | 无明显变化 | ? |
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
(2)预测5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胰酶肠溶片中能够催化分解蛋白块的酶是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胰酶肠溶片中有关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
(5)在人体中,胰腺除分泌胰液外,还能分泌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高老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老师是近视眼
B. 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 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
D. 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