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吃饭大声说笑会呛着,是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的
B.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C.膈肌和肋间肌的舒张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被吸入
D.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适于在土壤中生活
B.昆虫具有发达的翅和足,成为陆地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
C.青蛙和乌龟水陆两栖,完全依靠肺呼吸
D.雷鸟在不同季节毛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体温能保持恒定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扩大了动物的活动空间,下列生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海葵、珊瑚虫B.白鲨、中华鲟C.大鲵、扬子鳄D.兔子、麻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有关树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B.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C.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D.蕨类植物露于地表的是它的茎和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_____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______。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___,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____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_____,有的骨_____,可以减轻身体体重。
(4)从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_____,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______,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属于______,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可以辅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蚕总是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_______。
制定计划:
(1)实验用蚕的来源:A.向别人要来已生长数天的蚕 B.收集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出的小蚕进行实验。你的选择是_____;理由是______。
(2)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你将选择的叶是:A______。B______。
(3)每组蚕的数量为______。( A.1只 B.10只)理由是_____。
(4)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叶片呈绿色原因是叶片中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镁元素叶片表现出“缺绿”的症状.某同学验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Ⅰ、取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别标号为A、B。
Ⅱ、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_____的土壤浸出液。
Ⅲ、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_____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A、B中。
Ⅳ、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叶片的状况.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实验过程Ⅱ补充完整。
(2)A和B构成一组_____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元素。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_____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_____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_____和_____。这些物质被玉米幼苗吸收后,通过_____组织运输到叶片。玉米果实成熟期需要最多的则是含_____的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题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__________)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__________)
(3)我市街道树之一法国梧桐,到了冬天纷纷落叶,说明法国梧桐不适应这里的环境。(_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