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模拟的是人体的 , 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体的 .
(2)用手向下拉D,C内的容积会(填“扩大”或“缩小”),B就会变(填“大”或“小”),这个过程模拟的是(填写“吸”或“呼”)气过程.
(3)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D会(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填“扩大”或“缩小”),使得胸腔容积(填“变大”或“变小”),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气体就被(填“吸入”或“排出”).
(4)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的气体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三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序号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温水 |
2 | 馒头碎屑、4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温水 |
3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5℃温水 |
(1)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 .
(2)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组对照实验.
(3)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号.
(4)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 .
(5)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结果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胚的组成包括(选填甲图中的序号),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将发育成图乙的植株,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来自图甲中的[].
(2)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③] .
(3)结构[⑧]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发育而来的,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结构[⑦]中的向上运输.
(4)绿色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是结构[⑥]中叶片上的 .
(5)结构[⑥]能进行作用,此过程能制造出有机物,同时吸收大气中的 , 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6)图甲所示的种子能吸入氧气分解 , 为其萌发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瓶中的温开水中,放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搅拌后在瓶口套上一只挤瘪的气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瓶中温水蒸发的水蒸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B.气球空瘪,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瓶中温水不足以使气球胀大
C.气球胀大,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D.气球空瘪,酵母菌呼吸吸收了瓶中的空气而使气球空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国画名叫《他日相呼》,为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齐白石老人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时不会谦让和共享,而是互相争夺,但长大后,得到食物就会互相呼唤,此画的寓意为:美德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组成.
(2)鸡属于鸟类,鸟类身体大多呈现 , 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 .
(3)从发育过程来看,鸡的雏鸟类型为鸟.
(4)鸡蛔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与人蛔虫相同,鸡蛔虫也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 , 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 .
(5)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和分节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完成②生理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营养物质最终在组织细胞中内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给患者输液时,选择静脉注射,在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3)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它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4)人体内各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由图中(填代号)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