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湖北省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238种,高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和麋鹿。图示为保护区内部分物质循环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分析作答:
(1)图中所示①②③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③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完成的。
(2)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中有______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4)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和_________(填图中动物名称)一样,是恒温动物。
(5)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生的麋鹿群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_________的特征。
(6)保护区内生物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
(1)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时间:min)
环境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 10 | 7 | 4 | 1 | 1 | 0 | 0 | 0 | 0 | 0 |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 0 | 3 | 6 | 9 | 9 | 10 | 10 | 10 | 10 | 10 |
①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
②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择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 .
(4)实验中用一只鼠妇可以不?________ , 为什么________ .
(5)实验结束后,你是怎样处理鼠妇的?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图中的有关动物回答问题。
(1)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它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2)②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④与⑤都用肺呼吸,④的身体内有独特的与肺相通,可以辅助呼吸。
(3)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被称为“田园卫士”。以舞蹈的方式传递蜜源信息,可帮助植物传粉。
(4)将图中①~⑤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③④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变异是将遍存在的
②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③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义
④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⑤主要指亲代与子代的差异
A. ①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人体的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B.分布于植物和动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C.细胞膜在高温下不再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均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982年,美国科学家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内,成功培育出了“巨型小鼠”,在这项技术中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属于( )
A. 外源基因 B. 内源基因 C. 显性基因 D. 隐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如图实验中需要用到的部分实验用具的名称是
A.B.C.D.
E.F.G.
(2)图2和图3是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两个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2中滴加的液体是 . 图3中滴加的液体是 , 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