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2)食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3)假设由于某种原因,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试问鼠的数量将会 ,植物的数量将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也是男性的内分泌腺
B.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和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
C.螳螂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D.雌青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呼吸运动模型,解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表示的结构名称1:2 : 3: 4 :
(2)表示吸气的是图 , 胸廓的变化是 , 肺内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属于________关系.
(2)图2选项中属于蚕细胞结构图的是________.
(3)在利用蚕桑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它属于________.
(4)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5)桑树和桑蚕都有能量转换器,其中蚕不具有的转换器是________.
(6)如果大部分桑叶被害虫吃掉了,对桑树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普阅读题
白血病又称血癌。1847年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首次使用“白血病”这个词,意思是“白色的血液之病”。
众所周知,人的血液颜色是红色的,其实白血病人也不例外。只是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目是正常人的数百倍,使血液颜色比正常人稍浅。这种病人的血液经过离心静置分层后,清晰地显现出厚厚的白色细胞层,这是由于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
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产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浸润重要脏器和腺体,从而造成这些器官肿大或功能异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严重损害,不能继续制造足够多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使得整个血细胞群体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机体由正常白细胞构成的防御机制也失效,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这些异常白细胞被称为白血病细胞。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白血病患者体内有2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一种是占99%的普通白血病细胞,另一种是数量非常少的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它们虽然含量极少,但是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殖的能力,能产生大量普通白血病细胞,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化疗和骨髓移植等。静脉化疗就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杀灭癌细胞的药物输进体内,然而,静脉化疗却难以根除白血病,因为有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理论上说,只要残留一个,就可以“春风吹又生”。
骨髓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骨髓植入病人的体内,产生3种正常的血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做骨髓移植的条件非常苛刻,而且配型很不容易成功,这使得很多白血病患者失去了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人们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的治疗方式。
(1)将某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加入抗凝剂离心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厚厚的白细胞层位于如图中的第________层(填图中数字)。
(2)据材料推测,白血病患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有_________________。
A.贫血 B.抵御疾病能力增强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出血不易凝固
(3)由材料可知,引起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的原因是患者体内具有_______________。
(4)骨髓移植后,其中的造血干细胞除了能够分裂分化成正常的白细胞之外,还能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患者3种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种物质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消化道中各部分 消化的情况,请根据图回答:
(1)A是的消化曲线,B是的消化曲线,C是的消化曲线。
(2)三种物质最终在被分解成可吸收的成份。其过程需要多种的参与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黄土高原曾是茂密的森林,现为荒山秃岭,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高原土质太差 B. 高原地区降雨量少
C. 高原地区氧少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D. 高原上的森林被过度砍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