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散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 a控制。用纯种有色籽粒玉米于无色籽粒玉米杂交,子一代全为有色。子一代植株之间 相互杂交,子二代出现有色籽粒植株与无色籽粒植株的比是3;1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子一代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子二代有色籽粒植株的基因组成与子一代_______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3)请设计最佳实验方案,判断子二代一株有色籽粒植株是否为纯合体。
方案:选用子二代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杂交。
结论:若子三代中均为_____,则子二代一株有色籽粒为纯合体,其基因型为____,若子三代中_____________,则子二代一株有色籽粒为杂合体,其基因型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C代表___________,它诞生于________,图中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阴湿陆地上的植物类群是[ ]__________。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____________进化来的,它能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我市广饶县是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县粮食亩产近千公斤。实验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10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个。
(2)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用性外激素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之间的通讯
C.昆虫的学习行为
D.昆虫的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部分生物间的能量(单位100KJ/m2/年);流动情况调查结果(A,B,C,D,E,F,G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湖拍至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有 ________和________。
(2)A属于________,太阳能通过A的________进人该食物网。
(3)该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从A→B→C→D的能量变化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 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B. 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C. 取食行为
D. 学习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