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遇到下列问题,请回答:
(1)第一步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
(2)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天竺葵放在下数小时。
(3)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部分变成了蓝紫色,部分没有变成蓝紫色,两处对照说明了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甲与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5)下图是某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则A是 , B是 , C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水中溶解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请完成下面调查项目:
(1)非生物成分有:水、、和水面光照强度。
(2)生物成分:水草、浮萍等是;草鱼、黑鱼等是;细菌、真菌等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
(3)各种生物与它们生存的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4)小明发现池塘中有小白点在浮动(甲),仔细观察了很久(乙),心想:这是生物吗(丙)?于是他取了一滴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丁),发现原来小白点是草履虫。请问:以上甲、乙、丙、丁四句叙述中,属于探究实验中问题提出的是 , 属于实验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了组织。(如图所示)。请认真看图并分析回答
(1)若图中所示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①②③所示的过程是人体的细胞_____ ,④所示的过程是人体的细胞_______ 。
(2)图1中[C]所示的是___________组织。
(3)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后,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才能构成完整的人体。而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鲫鱼不断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出水,其意义是( )
A.让食物随水进入口中,完成摄食和消化作用
B.吞水和排水能调节身体重量,有助于游泳
C.吞入新鲜水,保持体内外水分的平衡
D.水中的氧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入水中,从而完成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用字母排序)
A.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观察时应先选用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和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像不够清晰,调节使物像更清晰。
(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倍。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向视野中心移动,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5)如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是在上。
(6)在光线较暗时,应选用面镜对着光源。
(7)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1)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其他三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没有规范操作,请你给操作不规范的三位同学提出改进建议,使他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
(2)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3)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4)若你指导的是同学,建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