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有关生殖发育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图甲中的[]_____;人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过程就是胚胎发育,那么,人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填数字)。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
(3)图丙中血管⑦是将血液运送给胎儿的,其中含营养物质_____(多或少)。
(4)胎儿在母体内生活在羊水中,由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推测生物进化的历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___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B]是 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D]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 是 ______。乙细胞中的[E] __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4)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3] 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如再更换高倍物镜观察玻片,则在视野中物像的亮度会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幼苗有的是绿色的正常苗,有的是叶片发白的白化苗。白化苗由于缺乏叶绿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被称为“黄金作物”,富含淀粉、脂肪、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储存于玉米种子的________中。在玉米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必须经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玉米幼苗能产生叶绿素与不产生叶绿素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3)玉米的白化苗是不利变异,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_。
(4)玉米能产生叶绿素是由于它拥有显性基因B,而隐性基因b则令玉米丧失产生叶绿素的能力。则白化苗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请在下图圆圈中画出其体细胞内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____
(5)科研人员将两株玉米杂交后,再收集种子种植。在935粒成功萌芽的种子中,有705粒发育成绿色幼苗,余下的幼苗为白化苗。请写出这些绿色幼苗的基因组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发现,甲地产的花生种子比乙地产的大.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地花生种子的大小有差异?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随机选取两地花生种子各100粒,在同一地点分别种植,收获后再分别随机选取两类花生种子各500粒,对其长轴进行测量,结果如图.其它地点试验结果相似.
(1)选取花生的种子各100粒而不是各1粒花生种子的目的是_____,花生植株能通过_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
(2)生物的变异可分成两类.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两地花生品种的长轴平均长度差异属于_____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面有关菜豆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探究图示,回答问题(示例:[Ⅱ]根):
(1)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
(2)使幼根不断长长的结构是菜豆根尖的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部位.
(3)将菜豆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所示),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菜豆幼苗的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经叶片中的[]_____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形成的.
(4)菜豆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其本身所进行的光合作用,该生理活动进行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普阅读
蚊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常雄蚊吸食植物的汁液,而雌蚊以血液作为食。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疾病。2015年11月份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该病的病例,约75%至80%的被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皮疹是最显著特征。因此,号召大家除“四害”在针对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措施中。倡群众“齐动手,清积水”,清理蚊虫滋生场所,以达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目的。
人类与蚊子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为了消灭蚊子,人类可谓是想尽办法。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明了一种叫做DDT的杀虫剂,它能够大量且有效地杀灭蚊子,起到了防止蚊媒传染病蔓延的作用。但是人们逐渐发现DDT在杀死蚊虫的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各国纷纷停止了DDT的使用。
为了找到更安全的灭蚊方法,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培育了不育雄蚊,然后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雌蚊通常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蚊与不育雄蚊交配后不会产生后代,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蚊子群体的数量。但是,由于辐射不仅会使雄蚊不育,也会影响它们的生命力,因此实际灭蚊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特异性切割DNA的物质。他们将该物质的基因转入雄蚊体内,在雄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产生精子时特异性地破坏X染色体DNA,使其失去正常功能。研究人员将这种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外,使其与野生雌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交配产生后代。一段时间后发现,蚊子群体中的雌蚊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当繁殖到第六代时,蚊子群体中因缺少雌性已经无法继续繁衍下去。这种遗传不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遗传不育技术具有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也有生态学家担心,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协调防治传染病和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依然任重道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寨卡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必须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从图可看出,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发育。
(3)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_____。
(4)上文转基因雄蚊的精子中含有的正常性染色体是_____。它们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后代为_____性,从而使蚊群体中的雌雄比例失调,最终导致该蚊群体灭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