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a、b分别表示( )
A.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B.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袁隆平因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水稻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成功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利用了 ( )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D. 基因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__。
(2)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________,结构④是________,将来发育成种子。
(3)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桃树叶片无法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这个生理过程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活动产生的物质通过叶脉中的________运输到其他器官中。
(4)“桃”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__发育成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________。结构⑧中的______将来发育成新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这只生活在中生代(约 2.5 亿年前~6500 万年前)的昆虫属于丽蛉(如图),由于其具有的虹吸式口器和翅上的眼斑与现代蝴蝶相似,被称为“中生代蝴蝶”。化石证据显示, 丽蛉类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形态最为多样的昆虫类群之一,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何它们能繁盛一时,又为何悄然灭绝?
口器是丽蛉的摄食结构,初步推测具有虹吸式口器的丽蛉, 可能取食裸子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研究发现,不同丽蛉的口器长度差异很大,长度在 0.6 毫米至 18 毫米之间。口器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取食植物的“花管”长度,丽蛉口器的差异,反映了其取食植物的多样性。
丽蛉依靠翅飞行,翅上具有眼斑。眼斑是利用翅的结构模拟出动物的眼睛来恐吓天敌,是昼行性昆虫反捕食的重要策略。考古发现,与丽蛉化石伴生的还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丽蛉的眼斑可能模拟了当时脊椎动物的眼睛。对于脊椎动物来讲,眼对眼的对视有很强的威慑力。直到今天,眼斑仍是许多昆虫的重要自我防护构造之一。
触角是丽蛉的感觉器官。雌性丽蛉触角为念珠状或丝状结构(如图 a),而雄性丽蛉的触角为中生代昆虫中罕见的栉状结构(如图 b)。研究表明,栉状触角增大了触角表面积,提高了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强了雄性感知雌性释放的性外激素的能力。
丽蛉的上述形态与结构特征,表明它们在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然而,随着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丽蛉也随之灭绝。
(1)丽蛉的虹吸式口器用于吸食花粉和花蜜,丽蛉的_____与其吸食特定的裸子植物的“花管”长度相适应,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2)翅上有眼斑的丽蛉的形成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由于_____的改变,使丽蛉群体中具有有眼斑和无眼斑两种类型,在当时环境中_____是有利变异,被保留下来。
(3)丽蛉可能已具备长距离化学通讯能力,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_____,这有 利于寻找雌性。
(4)丽蛉在中生代处于繁盛期,而到中生代晚期后逐渐衰落直至灭绝,文中推测的原因是_____。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 性。与丽蛉的故事类似,当前食性高度特化的大熊猫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据此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合理建议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对鸟类形态结构的描述,其中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身体流线形,被覆羽毛 B. 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C. 胸肌发达 D. 长骨中空,充满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桃是人们喜爱的水果。桃果实的完整、色泽等指标会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
(1)桃花色彩艳丽,可以吸引昆虫传粉,经传粉受精后,_____(结构)发育成果皮。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 自叶的_____,并经输导组织运输,使果实逐渐膨大。
(2)由于病虫害会影响果实外观,果农们常采用套袋法阻止害虫侵扰。为了保证结实率,果农应在_____(选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进行套袋处理。
(3)套上纸袋可使果面洁净, 但是纸袋透光性差,使果实色泽受影响。花青苷含量是决定果实着色程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者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花青苷含量,结果如图。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_____是影响花青苷合成的重要因素。采摘应该在_____(选填“摘袋前”或“摘袋后”)更有利于提升商品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