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上海世博园中一些场馆的外墙种植了很多的绿色植物,让游人顿觉空气湿润而清新,这是由于植物体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C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FG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除③外,其他都有细胞结构,都属于真核细胞
B. ①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 ②可以用于制面包、酿酒,④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 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而⑤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部分和__________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______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____________。
(3)在此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 。本图中有 _______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____________。
(5)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____________。
(7)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兔与鼠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
(8)在这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流动。
(9)请举出你知道的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分别为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下的视野和显微镜图,请据图回答:
(1)换成高倍镜后可能出现图1中③的图象,为看到清晰的视野应该调节图2中[ ]____ .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时,在镜筒下降时不小心将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压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
(3)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污点不动,移动目镜污点随着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1中②所示,应转动图2中的 _____换成 _______物镜后才能达到③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5×”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了控制视野里的明亮程度,应选用[8]遮光器和[]________进行调节.
(2)若显微镜的[1]目镜放大倍5X,[6]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2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 .
(4)若使视野1转变为视野2,首先要向上移动________ , 然后转动[5]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最后微调[]________使物像清晰,便于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了,放眼望去慢是绿色,连湖水都变绿了,这最可能是( )
A.颜料所致
B.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绿色植物倒影所致
D.霞光天色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