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008  142016  142022  142026  142032  142034  142038  142044  142046  142052  142058  142062  142064  142068  142074  142076  142082  142086  142088  142092  142094  142098  142100  142102  142103  142104  142106  142107  142108  142110  142112  142116  142118  142122  142124  142128  142134  142136  142142  142146  142148  142152  142158  142164  142166  142172  142176  142178  142184  142188  142194  142202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谚语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与鸟类飞行相适应的特征是(  )

A. 骨骼轻、薄、坚固

B. 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

C. 体温恒定,卵生

D. 胸肌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  )
A.食草昆
B.青蛙
C.蛇
D.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小明右上臂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一次体育课中小明被同学撞倒,经医生检查,很可能部位[4]受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为(  )

A. 有感觉,不能运动 B. 无感觉,能运动

C. 无感觉,不能运动 D. 有感觉,能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3月30日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下图是炭循环的部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B. 通过②过程不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D. 地球上碳会因为生物的消耗而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传说其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征相似最高的动物是(  )

A. B. 两栖动物 C. 哺乳动物 D. 爬行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蝌蚪,圆圆头,排着尾巴去春游”蝌蚪的呼吸器官是(  )

A. B. 皮肤 C. D. 尾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探究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 、岩石的圈表面
C.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的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魅力中国的必由之路,减少环境污染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自2012年9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随着大雾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其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1)从上述材料看出,“雾霾”对人体的_____系统影响较严重,因生物之间可通过生物富集现象,仍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类。

(2)PM2.5通过肺泡后首先到达人体心脏的_____,随后经过_____(选填“体”或“肺”)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危害健康。

(3)当“雾霾”来袭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在室内要关好门窗

B、外出时戴上防护口罩

C、应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D、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

(4)PM2.5的来源极其广泛,不仅与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气相关,海域老百姓生活等中餐饮油烟,家庭装修,地面扬尘污染有关,治理雾霾污染,需要广大公众的广泛参与,请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我们可以为治理PM2.5污染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如图为“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被试者看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

A.这一反射的感受器在_____上。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C.被试者捏尺位置离直尺上端越近,反应速度越_____

D.被试者应至少进行______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二)酒驾驶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为什么酒后不能驾车?喝酒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小林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表:

饮酒量测定次数

A不饮酒

B饮一杯啤酒

C饮二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2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28.8

51

注:小林松开直尺前,直尺的0刻度处对着爸爸的拇指和食指,表中测量值为小林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的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小林对爸爸不饮酒时的反应速度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

(3)三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都要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的结果是: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人的反应速度越_____

(5)依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