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390  16398  16404  16408  16414  16416  16420  16426  16428  16434  16440  16444  16446  16450  16456  16458  16464  16468  16470  16474  16476  16480  16482  16484  16485  16486  16488  16489  16490  16492  16494  16498  16500  16504  16506  16510  16516  16518  16524  16528  16530  16534  16540  16546  16548  16554  16558  16560  16566  16570  16576  16584  150026 

科目: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他有一个著名实验让人们知道了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     ]
A.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条件
B.选用上好的肉作为实验材料
C.实验的肉汤被充分加热杀死了其中的细菌
D.鹅颈瓶的设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己经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
A.列文虎克
B.弗莱明
C.巴斯德
D.林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哪种做法比较符合食品安全(  )

 A.吃街头的烤羊肉串   B.发了霉的花生洗了吃

 C.把青菜用水冲洗后再稍加浸泡冲洗

 D.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读图填空题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改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期末题 题型:填空题

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                 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你知道下面照片上的科学家是谁吗?他就是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他的名字叫:
[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细菌的发现:法国科学家                     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他的名字叫
[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在你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你知道下列哪位科学家为细菌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     ]
A.袁隆平
B.达尔文
C.米勒
D.巴斯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科学家是
[     ]
A.罗伯特·虑克 
B.巴斯德
C.列文·虑克  
D.弗莱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