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据图回答:
(1)角膜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
(2)能感受光线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中[ ] ,而只有将这种生物电信号经图中的④传至 才可以形成视觉。
(3)近视眼是指图中[ ] 结构过度变凸所致,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近视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请列举一两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王明同学观察血涂片时看到的视野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 ,
(2)能输送氧的血细胞是[ ] ,视野中这种细胞的数量最多,它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的形态是 。
(3)图中所示体积最大,数量较少的细胞是[ ] ,该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当体内有病菌入侵时,这种细胞的数量会明显 。
(4)图中A和C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住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 |
气孔密度(个/mm2) | 每个气孔面积(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的关系: ,和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关系: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行道树种。
(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说明“酸雨”对植物的 有影响。
(4)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可以是(写出二种指标)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下图所示的神经结构模式图,回答:
(1)构成该结构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图中[一]所示结构是 ,主要由 构成,具有 功能,图中[二]所示的结构是 ,主要由 构成,具有 功能。
(2)当手无意识碰到针尖时,手会立即缩回,并感觉到疼痛。在这一生理活动过程中,传导的是 ,若[4]受损,出现的现象是: ,若[2]受损,出现的现象是: 。
(3)请你写出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 。(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李明同学学习了眼和视觉形成的知识后,依据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设计了一个双凸透镜成像实验(如下图所示)。在A、B两处分别放置一个光屏和一个双凸透镜,A、B之间距离一定,在C处点燃蜡烛,当C处蜡烛在适当位置上时,便成像在光屏上;如果B处换成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试,则光屏上的像就不清晰。据此回答:
(1)A处的光屏相当于眼球的 ,B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结构。
(2)若把B处的凸透镜换成高倍透镜后,则成像在光屏的 ,要使A处物象变得清晰,B、C之间的距离要 ,这相当于眼睛看到 的物体。
(3)由此可知,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 调节 的曲度来实现的。而且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时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09%。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各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请回答
(1)判断甲、乙两人中 是病人,患的可能是 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这与体内 分泌的 作用有关。
(4)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一条途径是: 。
(5)临床上可为上述某患者注射 治疗该病,该药物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观察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是通过 实现的。过程[③]是通过 实现的。
(2)血液中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氧气由这种血细胞携带经过血液循环过程运输到身体各部,并进人到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 ] 。试写出该部位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的表达式: 。
(4)N的形成所经过的两个主要过程是 和 。若某人的N中出现了部分蛋白质和较多的红细胞,则说明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