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9902  39910  39916  39920  39926  39928  39932  39938  39940  39946  39952  39956  39958  39962  39968  39970  39976  39980  39982  39986  39988  39992  39994  39996  39997  39998  40000  40001  40002  40004  40006  40010  40012  40016  40018  40022  40028  40030  40036  40040  40042  40046  40052  40058  40060  40066  40070  40072  40078  40082  40088  40096  150026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文登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观察种子的结构试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乙示玉米种子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  】线剖开。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  】    ,说明该结构的成分有         
(3)图丙是菜豆种子结构,结构【  】    提供营养,【8】发育成植物的     
(4)种皮的功能       。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5)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       
(6)将玉米种子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图解,分析小明与父母卷舌性状的遗传关系。

⑴从图中分析可知,卷舌性状是     性状,不卷舌性状是     (填“显性”或“隐性”);父母卷舌而子女不卷舌这是生物的          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⑵图中父母卷舌(用R表示)的基因组成是          ,小明不卷舌的基因组成是         
⑶小明父母再生个弟弟,卷舌的可能性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图中A代表某城市中的一片森林,B为该树林附近的道路,请回答:

⑴比较A、B两处的氧气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和尘埃粒子数量(填“>”或“<”)。
①阳光下氧气浓度:A处   B处;
②夏季正午温度:A处    B处;
③噪声:A处     B处;
④相对湿度:A处    B处;
⑤尘埃粒子:A处    B处;
⑵上述事实说明生物能够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7分)
(1)根据你学所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

A.死了B.没有带芽眼C.块太小D.没有根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逃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                    种在甲花盆内,将                               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④预计   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州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 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  瓶子的大小    B. 细菌的有无       C. 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   )
A. 巴氏消毒法    B. 腌制法    C. 脱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二中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结论: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溶液,是因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贵州市安龙县新桥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设计
1号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2号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3号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其原因是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      ,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           分解成为          ,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      号试管与其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度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探究实验题(共12分)
下面是某台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白来水
?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同样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2℃-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住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井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分析下面所示实验和下表数据: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一工。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是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      ,说明空气中      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问题。

试管号码
A
B
C
D
E
加入物质
糨糊、清水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盐酸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
温度
37℃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则以      为一组对照实验。
2)若为探究酸碱度(PH值)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则以      为一组对照实验。
3)若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则以      为一组对照实验。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可以消化      ,唾液中的      ,发挥作用所需条件是酸碱度和      
5)A和D是否能构成一组科学工作者的探究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