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5806  65814  65820  65824  65830  65832  65836  65842  65844  65850  65856  65860  65862  65866  65872  65874  65880  65884  65886  65890  65892  65896  65898  65900  65901  65902  65904  65905  65906  65908  65910  65914  65916  65920  65922  65926  65932  65934  65940  65944  65946  65950  65956  65962  65964  65970  65974  65976  65982  65986  65992  66000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细胞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下面这张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说明温度是怎样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

  (2)用这张图来解释为什么用酵母菌发面时,要将其溶于温水,而不是凉水或沸水

  (3)根据这张图推测,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它还会发酵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1)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取一些发面水或已经有酒味的苹果皮、葡萄皮,放入小烧杯或广口瓶中,加入2%的糖水,然后将烧杯或广口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就能产生大量的酵母菌。

  (2)霉菌的培养方法:在大烧杯内垫上两层餐巾纸,用5%的蔗糖溶液把纸浇湿,再把两块橘子皮放入,在空气中暴露20分时间,加盖放在温暖的地方,2~5天就可以得到青霉、曲霉、根霉等。

  根据上述两则资料,你能否归纳出真菌繁殖的几个重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的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时,将几个培养皿里放上用肉羹汁做的培养基,冷却后接种葡萄球菌,然后恒温培养。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培养皿被青霉污染了,并且注意到在青霉生长的周围都没有大片大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是干干净净的一圈。弗莱明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而是继续深入研究,证明青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杀死某些细菌,如链球菌、肺炎茵、炭疽杆菌等,这就是青毒素的由来。后来,他整理出一份受青霉素抑制或不受青霉素抑制的细菌一览表,高度准确,至今仍在沿用。

  对于上述事例,你如何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某同学在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恒温培养后,发现盐纸片周围只有B细菌生长,而没有A细菌生长,如何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检测不同环境空气中的细菌也可以采用检测其相对含量的做法,具体如下:将大豆腐加水煮沸,取等量豆腐水,分别盛在敞口的透明容器中,放在要检测的不同环境下,静置2天后,分别滴加等量的0.01%亚甲基蓝溶液(一种蓝色溶液,细菌会将其分解而褪色。褪色越快,表明溶液中的细菌含量越高)。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请回答:

  (1)本实验检测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豆腐水?

  (3)为什么要将豆腐水煮沸?

  (4)为什么要敞口放置?

  (5)为什么要滴加等量的亚甲基蓝溶液检测?

  (6)与空气中细菌含量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右图是南极食物网的简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

  (3)这个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须鲸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会________。

  (5)在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与碳、氧一样,氮也是构成生物的必要组成元素。空气中约有78%的气体是氮气,但大多数生物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只能利用被固定的氮。大多数固氮由某些细菌完成,其中有的细菌生活在某些植物的根瘤中。下图显示了氮的循环过程,请根据图描述氮循环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两种化学元素是碳和氧,这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碳和氧就没有生命。下图说明了碳和氧是如何循环的,请根据图写出循环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某地区的棉蚜由于瓢虫、草蛉、蚜寄蜂等天敌的控制,其数量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致造成棉花减产。人们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消灭棉蚜,长期使用有机杀虫剂,天敌被大量杀灭,而棉蚜产生抗药性,又失去天敌的控制,大量繁殖起来,造成棉花减产。请分析:

  (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重庆遇罕见蝗灾,古城紧急呼救:5000条蛇,2万只麻雀,Z0万只青蛙。

  由于古老城地势高,一旦撒药就可能污染山脚下村民喝的水,当地农民说:“我们这儿不能用农药,只要有青蛙和蛇就好办,它们对付蝗虫可管用。可现在青蛙和蛇都让人们吃光了”。有人说:“不要看20万只青蛙听上去吓人,其实全国各家餐馆来支援我们,我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吗?为什么?

  (2)写出与此有关的食物链。

  (3)进行一下市场调查,目前有多少人还在进行青蛙和蛇的买卖,有没有什么办法制止这种行为?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4)链接:蝗灾的相关知识

我国历史上的蝗灾与防治

  近2700多年来,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唐、宋时期平均2至3年发生一次,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连年发生。1929年,全国11个省的168个县遭受蝗灾,损失上亿元。当时江苏下蜀镇的蝗群将铁轨覆盖,致使火车无法通行。旧中国每次蝗灾的爆发,常造成“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蝗灾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古代落后的科技水平难以根治蝗灾,人们只好求神灵保佑。而今天,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大面积动用飞机灭蝗,并实施了一定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杜绝了蝗虫起飞成灾。

  从以前的人海战术,到今天地面、空中联合防治,人类灭蝗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史书中记载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然而,在取得了年年控制蝗虫不起飞成果的同时,化学防治也给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污染。每年,黄淮海地区为防治蝗虫,都要喷洒上千吨高效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杀死蝗虫同时,也会杀死其他昆虫,包括蝗虫的天敌及一些益虫。这对施药区域来说无异于一场生态破坏。由于蝗虫的孵化期很长且时间不太一致,当针对一些成虫而喷洒农药时,另外一些蝗虫还在卵

  中无法杀灭。蝗虫天敌的大量减少,必然使蝗虫丧失自然控制因素,种群数量很快恢复。此外,蝗区多是人烟罕至的荒滩荒地,当我们有条件开垦这些土地的时候,残余的农药成分还可能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喷洒农药虽然控制了蝗灾,但造成了后遗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了解相关资料,看看目前,我们主要采取什么办法治蝗?有没有更好的治蝗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