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022
长沙地区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是________。
下列哪一项是平常预防痢疾应采取的正确措施________。
A.肝炎
B.狂犬病
C.每天吃预防痢疾的药品
D.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022
已知骨中无机物含量幼兔低于2/3,成兔等于2/3,老兔高于2/3,现有一根兔骨已被切成碎块,重量为54克,利用这些骨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一:取18克兔骨的碎块,将其充分煅烧后,剩下的骨成分是________。若剩余的部分重量为12克,则这根骨最可能来自________。(填“幼兔”、“成兔”、“老兔”)
2.实验二:另取18克兔骨的碎块,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15%的________:(填“盐酸”或“酒精”)中,充分浸泡除去骨中的无机物,如果该兔为老兔,则剩余部分重量最可能为________
A.5克 B.6克 C.7克 D.8克
3.如果实验一中煅烧不充分,会不会影响对免龄的判断?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22
福娃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鱼类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子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们都是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22
蝗虫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下图是蝗虫发育过程的三个时期形态图。
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蝗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变态发育。
(2)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少经历了________期。
(3)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2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细胞;在观察心脏的实验中,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22
手突然被针扎一下,会迅速缩回,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这个神经结构来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word版) 题型:022
圣女果是从台湾引进的一种热带作物,又称珍珠番茄。其果皮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色泽鲜亮,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深受人们喜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切开圣女果,会发现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圣女果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________;
(2)圣女果果皮颜色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________,假设红果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果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如果将红色果的花粉授到黄色果的柱头上,胚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word版) 题型:022
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
(1)①、⑤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________;
(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叶正面________;
(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________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生物试卷(有答案)(word版) 题型:022
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A→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有机物( )
A.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B.被光合作用消耗了
(2)图中E→F阶段,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原因是( )
A.根从土壤吸收了有机物
B.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中A→F过程,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 )
(4)进一步研究发现,若该项实验始终在黑暗中进行,有机物含量不断减少,原因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生物试卷(有答案)(word版)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