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十堰)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泉州模拟)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 )
A.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维持碳氧平衡
C.分解有机物 D.促进水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简阳市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了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C.龟是陆生动物,但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说明动物的发展趋势是从陆生到水生
D.鯨和金鱼都是生活在水中,它们都是鱼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成都)现代大气中的某种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成分的出现与绿色植物的出现有关.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嘉峪关)若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
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
D.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长沙模拟)“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大庆)马铃薯、玉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通过什么过程获得的(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金华)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白云区模拟)据4月6日新快报报道,广东省种植面积多达67.7万公顷的桉树林很有可能成为“生态杀手”.以下评论错误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为单一的经济林后,林中的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为单一的经济林后,会加速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为单一的经济林后,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D.植树造林,只会保护环境,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2014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七章7.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陇西县)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