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6727  76735  76741  76745  76751  76753  76757  76763  76765  76771  76777  76781  76783  76787  76793  76795  76801  76805  76807  76811  76813  76817  76819  76821  76822  76823  76825  76826  76827  76829  76831  76835  76837  76841  76843  76847  76853  76855  76861  76865  76867  76871  76877  76883  76885  76891  76895  76897  76903  76907  76913  76921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

亲代基因组成都是Aa,子代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概率是(  )
A、0B、75%
C、50%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物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材料二柳树的质量增加主要来自
 
 

(2)普利斯特利实验实验乙小鼠存活的时间较长是因为植物的
 
释放的氧气,被小鼠的
 
消耗,而小鼠的释放的二氧化碳又成为了植物的原料.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地颜色分别是
 

(4)普利斯特利实验实验实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请你根据此实验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①你提出的问题是:
 

②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将植物放在
 
一昼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3)该实验的假设是: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水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探究题.

(1)取甲、乙、丙3只大广口瓶,在甲和乙瓶内各放入1盆枝叶茂盛的植株,丙瓶内不放植株.通过导管分别向瓶内深吐气十次,使瓶内含有大量的
 
(填文字).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凡士林封口.
(2)把甲瓶放到黑暗处,把乙、丙瓶放到阳光下.2h后,揭开瓶塞,分别向甲、乙、丙三只瓶内滴入等量的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提示: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各瓶内颜色变化结果是:甲瓶
 
,乙瓶
 
,原因是
 
,丙瓶
 

(3)本次实验甲、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乙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4)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实验室内欲探究淀粉在口腔中是否被消化,下面是实验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实验材料与器具:馒头碎屑、试管、唾液、玻璃棒、碘液、清水、37度温水
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中是否会被唾液消化
提出假设:淀粉在口腔中会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
制定计划并实施:(请你帮助他完成此项内容)
(1)(分组编号):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
(2)(设计对照并进行不同处理):
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相同少量馒头碎屑,然后在A中:
 
,在B中:
 
;再将A、B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后,一起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各
 

(3)观察并记录.
(4)预测现象:
 

实验结论: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请你整理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先到后依次是
 
(填字母).
(2)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原因是
 

(3)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了
 

(4)如果选择一种消化液来代替唾液,下列可以出现和上述实验相同结果的是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需要(  )
试管编号加入物质温  度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1浆糊+唾液37℃不变蓝
2浆糊+唾液0℃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值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走作用难度
D、效率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必要(填“有”或“不”).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l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2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4    碎屑----; 2滴碘液    0℃;10分钟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
(2)分析研究l~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